《中國建筑的特征》教案
- 時間:
- 2019-11-30 10:54:53
- 作者:
- 章老師
- 閱讀:
- 來源:
- 四川教師資格網




一、教學目標
【知識與能力】
通讀全文,列出文章的結構框架,提煉文章的說明思路。
【過程與方法】
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討論相結合,深入學習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和觀點,強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。
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】
通過本文的學習,在獲取科學知識的同時,得到科學美感的陶冶。
二、教學重難點
【重點】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討論相結合,深入學習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和觀點,強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。
【難點】通過本文的學習,在獲取科學知識的同時,得到科學美感的陶冶。
三、教學方法
談話法、小組合作探究法、多媒體輔助教學法。
四、教學過程
(一)創設情境,導入新課
1.大家好,現在我們開始上課。在上課以前,我先給大家展示幾幅圖片。(播放)大家也許并不清楚這到底是哪里,但我想大家都應該能找出哪些是中國式的建筑吧?對,就是這幾幅。因為我們中國的建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征,現在誰來說說我們中國式的建筑有哪些特征呢?(稍作互動)從大家的回答中,能看出你們對中國式的建筑特征都有一定地了解和認識,但是還不夠精準系統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偉大的建筑師梁思成的文章《中國建筑的特征》,看看建筑師眼里的中國建筑的特征是怎樣的。
2.PPT出示梁思成簡介如下:
梁思成(1901—1972),我國著名建筑學家,清華大學教授,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。“錯批一人(馬寅初),多生幾億;錯批一人(梁思成)少了名城。
(二)通讀全文,整體感知
通讀課文,列出文章的結構框架。
明確:
1-2:中國建筑風格及所受的影響
3-13: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
14-19: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文法
20:建造新中國建筑
(三)細讀課文,深入研讀
下邊請大家重點研讀一下第二部分,回答下列問題:
1.中國建筑有哪些特征?這些特征之間又怎樣的內在聯系?
明確:
總體特征:1立體結構2平面布局;
結構特征:1木質框架2斗拱作用3舉折、舉架;
裝飾特征:1屋頂翹起如翼2著色大膽3裝飾精巧4用材講究
寫作順序是從整體到局部,從主到次
2. 文章題目是《中國建筑的特征》,作者介紹完九大特征,文章就可以結束了,為什么還要用大量筆墨寫中國建筑的“文法”“詞匯”?
明確:
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,借語言文字中“文法”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。所謂“中國建筑的‘文法’”,是中國建筑幾千年來形成并沿用的慣例法式,從建筑框架,到整體構成,從臺基到屋頂,都有一定之規,有它的“拘束性”,但也有它的“靈活性”,體現在具體的建筑上,既表現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,也具有獨特的個性。“詞匯”指的是建筑的材料。這樣寫清晰易懂,簡單生動。
3.如何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間的“可譯性”?
明確:
這也是用“語言和文學”為喻。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,有相通性,但表現出來的形式卻有很大不同,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,表達同一個意思,語言形式卻不相同一樣。所謂的“可譯性”,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“同一性質”,可以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形式解讀出來。
(四)小組討論,拓展延伸
結合本文中所討論的中國建筑的特征,聯系實際,談談中國建筑有哪些優越性?
(結合具體文本,分析有理有據,邏輯清晰,表達流利即可。(特征+好處)
(五)回顧全文,小結作業
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,結束課文。
作業:請學生將上一個環節的口頭表達,再次查找資料進行加工,整理成一篇200-300字的習作。
四、板書設計
五、教學反思
本文屬于專業性明顯的科技小品文,其中包含一些建筑業的術語,如“斗拱”“舉折”“舉架”等等,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略遠,對于這種概念,教師應搭配圖片或視頻直觀舉例,這樣文本內容對于學生而言就有更強的可感性,對于文本邏輯和觀點的學習就更具信心。
免費領取教資筆試/面試/普通話備考資料>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