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教師資格備考:人的身心發展5大規律
- 時間:
- 2019-01-28 11:26:56
- 作者:
- 姚老師
- 閱讀:
- 來源:
- 四川教師資格網




【導讀】在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中,不管是中學的教育知識與能力,還是小學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,人身心發展的五大規律都是一個重要的考點,主要內容包括:順序性、階段性、不平衡性、互補性、個別差異性。那么今天,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在考試中主要是以單選題、簡答題、辨析題的形式去考察。下面我們就其考察的角度進行講解。首先,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,主要從其主要表現、教育啟示和古語或俗語三個角度考察。
1.順序性
順序性強調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從低到高,從上到下,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,發展的方向是固定的,并且不能后退,也不能跨越。比如人的發展就是由上到下,先發展頭部,然后四肢才發展,并且這個順序是固定不變的。因此它給我們的啟示是,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,不能拔苗助長。
對應古語:“學不躐等”,“雜施而不孫,則壞亂而不修”,“不凌節而施謂之孫”,“盈科而進”。
2.階段性
階段性強調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各不相同,小學生有小學生的特點,中學有中學生的特點,作為一名教師要看到他們在各個時期的特點,能夠有針對性、分階段的教學。比如:“小學教育成人化”就是違背了階段性。
3.不平衡性
很多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很容易將不平衡性和階段性搞混淆,那就先來了解一下不平衡性指的是什么?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:一是同一方面不同速,比如人的記憶力發展,在20歲左右是記憶的黃金期,隨后會稍有減弱。二是不同方面不同時,比如,情緒和情感,嬰兒在很小就已經情緒成熟,但是情感還沒有發展起來。
因此,不平衡性強調的是發展的時速。生理和心理的每一個方面都有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,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這樣的時期,即關鍵期,對其進行教育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而階段性強調的是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不一樣,強調的是發展階段,因此,二者不一樣。
4.互補性
互補性比較簡單,主要是指:生理和生理的互補,比如視力不好的人,聽力比較好。生理和心理的互補,比如,霍金雖然身體有殘疾,但是自己的自信心、意志力很強,最終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因此,老師要看到每一個人身上既有優點,也有缺點,要注意用長處去克服其短處與不足,做到揚長避短。
5.個別差異性
個別差異性主要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,智力不同,記憶力不同,思維不同等。因此老師看到每個學生的不同,因材施教。
對應古語、俗語:“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”;
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,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,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、澆水和培養教育,這叫“因材施教”。
人像樹木一樣,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,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,應當是:立腳點上求平等,于出頭處謀自由。
其次,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。比如,簡述人身心發展的五大規律。或者簡述個別差異性的表現,或者簡述身體身心發展不平衡性等,簡答題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識記能力。
最后,以辯析題的形式出現。比如,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;或者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循序漸進等,辨析題的考察多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析。
綜上,是人身心發展五大規律在教師資格證中的考試情況,希望對大家的考試有幫助。
以上就是關于四川教師資格備考:人的身心發展5大規律的全部內容,考生如果想獲得更多關于四川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,如教師資格證報名時間、考試時間、報考條件、面試時間以及相關知識,敬請關注我們四川教師資格網。更多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信息關注四川教師資格網((www.huisuokaihu.cn))或掃右下側二維碼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。
免費領取教資筆試/面試/普通話備考資料> >